年度盘点⑥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十大热词

发布时间:2024-01-09

2023年度盘点

Summary of 2023

 

在科技发展的澎湃浪潮中,2023年落下了帷幕。此刻,我们回首望去,不禁被科技成果转化行业的蓬勃生机所震撼。这一年,科技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无数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的孕育中走出,从理论走向实践,从书架走上货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书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独特的创新篇章。

当然,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诸多挑战与困难,但同时也看到了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转化模式不断创新,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社会各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注和支持不断提升的可喜现象。

技术转移研究院邀请了30名行业专家共同评审,并由18家业内知名机构联合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盘点】系列专题。旨在回顾过去一年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主要进展、挑战与机遇,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能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事业迈向新的高峰!

今天带来年度盘点第⑥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十大热词

2023年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有诸多热点让我们难忘!我们精心策划并推出了“十大热词”,作为科技成果转化行业2023年度盘点工作的收官之作。这十大热词是对当前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这十大热词,不仅涵盖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要素,也反映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思考。

 

image.png 

 

1.概念验证

 

image.png 

 

“概念验证”是将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转化为可初步显现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产品、服务、系统)雏形,降低转化机会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强其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创新概念和早期科技成果迈向市场化、产业化应用早期阶段的关键驱动环节。

概念验证中心是指依托具备基础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聚集成果、人才、资本和市场等转化要素,营造概念验证生态系统,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成果价值的新型载体。

自从2018年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全国高校首个概念验证中心以来,概念验证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尤其是2023年更是到了红得发紫的程度。

 

image.png 

 

2023年不断涌现新的概念验证中心。2月20日,江苏省首批8家概念验证中心揭牌,是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型载体。9月25日,西湖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仪式圆满举行,预示着浙江省首个综合性概念验证中心实现实体化运营。12月8日,北京中科概念验证中心于揭牌,致力于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造中国科学院概念验证体系。

2023年概念验证相关的研讨会和训练营异常火爆。中部知光举办了5期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研讨会,IPTTO技术转移平台和湖北技术交易所也举办了“概念验证平台能力建设”专题研讨会,场场活动爆满。聚思睿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研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高校举办了几场高质量的概念验证训练营。

2023年也有诸多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明确了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布局重点、建设条件、建设管理、保障措施等,对其他地方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宝山区也印发了《宝山区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这是上海首个发布的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

此外,2023年各地也在不断进行关于“概念验证”的模式创新。西安设立了全省首支“概念验证基金”;天津市成立了全国首个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平台咨询委员会;杭州余杭发起概念验证中心发展联盟。

 

2.赋权改革

 

image.png 

 

“赋权改革”是科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的简称,是指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权益分配和决策机制进行的改革,主要涉及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激发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赋权改革的核心有5点:

所有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

使用权改革: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

收益权改革: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

单列管理: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将职务科技成果进行单列管理。

尽职免责:建立尽职免责机制。

 

image.png 

 

2023年湖北、陕西、安徽、河南、海南等多个省份出台了赋权改革相关的政策。

2023年10月,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创的“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模式作为案例入选,面向全国宣传推广。

 

3.先投后股

 

image.png 

 

“先投后股”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先期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技型企业投入财政资金,后期按照事先约定将投入的财政资金转换为股权,伴随企业共同成长,在被投企业步入自我发展阶段后,再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的一种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

 

“先投后股”既提升了政府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又抑制了科研人员盲目要钱的冲动,可谓“一举三得”。首先,科研人员需要投入一笔不菲的经费,那么他们在申请项目时就会更加慎重;其次,政府投入越多,项目转化时股权占比越高,科研人员也不会盲目开价;第三,不管企业做大后不管落户哪里,最初投资的地方政府仍能凭借参股获得收益。

 

image.png 

 

6月28日,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先投后股”政策发布会暨第二批项目招募启动仪式举行。现场,“先投后股”首批4个项目正式签约立项,资助资金700万元,单个项目资助最高200万元。

12月22日,陕西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制定《陕西省推行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资金投资工作指引(试行)》,支持有条件的市(区)以科技项目形式向科转企业投入财政科技经费,形成财政资金循环运行的长效机制。

 

4.投早投小

 

image.png 

 

“投早投小”是指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早期、初创期的企业和技术,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和项目多数处于早期阶段,这个时候创投基金的助力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加速作用。

2023年,全国各地设立了各种形式的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创投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有力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开展。

 

image.png 

 

3月31日,湖北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充分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进一步缩短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时空距离。

11月15日,总规模20亿深圳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正式发布,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科技项目,链接全球科技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另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设立了多种多样的科创母基金、天使基金等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专注于“投早投小”,这些基金设立的一小步,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大步。

 

5.技术经理人

 

image.png 

 

技术经理人一般是指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技术转移的专业人士。技术经理人需具备良好的技术背景,能够辨识科技项目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能帮助科学家寻找合适的合伙人、组建创业团队,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

技术经理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对技术经理人的培养工作也非常重视。

3月14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在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内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

 

image.png 

 

2023年,各个级别的技术经理人培训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各地举办的初中高级培训超过200场,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

2023年,各个高校正在加速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2023年南开大学于新设立了技术转移与科创金融硕士,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招收的第一批技术转移硕士也于2023年毕业。

2023年,各地也纷纷组建技术经理人协会和联盟组织,以更好地服务技术经理人的发展。4月,江阴市技术经理人协会正式成立;5月,中关村论坛技术经理人大会举办,会上正式发起成立了“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11月,渭南市技术经理人协会成立;12月,西安高新区技术经理人协会正式挂牌成立。

此外,2023年全国各地也积极开展技术经理人相关的比赛,为技术经理人提供了展示风采的舞台。3月16日,第二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技术经纪人大赛总决赛在湖北武汉圆满举行;12月3日,武汉市技术经纪人大赛总决赛成功举行;12月7日,首届西安技术经理人创新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一批优秀的“科技红娘”受到了表彰。

 

6.单列管理

 

image.png 

 

“单列管理”是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的简称,就是高校院所等单位享有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在满足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相关要求基础上,遵循科技成果转化规律,合理合规科学开展科技成果单列管理。

国家对单列管理试点工作非常重视。2月,科技部等5部委在中关村召开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试点工作推进会,探索符合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客观规律的新管理模式。

2023年全国多地出台了单列管理的相关政策,上海属于典型案例。7月31日,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制定了《上海市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操作指引》。充分赋予试点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支持市级试点单位按照市级事业单位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简政放权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推动科技成果管理从“行政控制资产”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

 

7.先用后转

 

image.png 

 

“先用后转”是“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简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创新模式,旨在减少因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匹配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中小企业承接转化科技成果的风险,进一步将科研成果推向市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2021年10月,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新机制,通过“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推动高校院所面向山区26县和中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2023年9月28日,浙江省修订通过了《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更是以法律形式把“先用后转”确定下来。

2023年,全国多地尝试“先用后转”的新模式。4月7日,“北工大科创十条”正式发布,其中先使用后付费等成果转化新模式备受关注,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是由学校筛选出部分待转化专利,允许小微企业先使用后付费,转化成功后再按约定付专利许可费。

 

8.专利转化运用

 

image.png 

 

“专利转化运用”顾名思义就是专利的产业化和使用。202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可谓是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最重磅的政策文件,其核心就是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3年11月9日,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机制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机制工作规则、任务分工及落实举措,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主持会议并讲话。

实施专利转化运用工作,需要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个方面发力,打通专利转化运用的关键堵点,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加速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9.专利开放许可

 

image.png 

 

“专利开放许可”是指权利人在获得专利权后自愿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开放许可声明,明确许可使用费,由国家专利行政部门予以公告,在专利开放许可期内,任何人可以按照该专利开放许可的条件实施专利技术成果。

2022年5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印发《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方案》。作为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一项创新举措,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新的专利转化运用模式,对于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放大专利制度作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全国多地出台《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专利开放许可的推动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专利转化运用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月28日,云南省开放许可试点工作推进会暨云南省首单转入专利开放许可签约仪式在昆明高新区举办。9月4日,浙江挂牌成立了全国首个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9月25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安徽创无忧车联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专利开放许可合同,正式达成开放许可,成为芜湖市首例专利开放许可交易案例。

 

10.首选地

 

image.png 

 

“首选地”顾名思义就是首先选择的地区,这个词2023年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很流行,多地都要打造“****首选地”。

2023年1月,西安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助推西安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打造人才首选地。

2023年6月5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正式揭牌,作为杭州市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的核心支撑平台,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3年7月,上海市印发《上海市高质量孵化器培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打造全球科技孵化首选地。

2023年12月,成都高新区面向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痛点,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全国中试首选地。